洗沙廠污水投加兩種絮凝劑(黃藥和白藥)與只加白藥處理效果對比
時間:2025-06-17 09:02:38
來源:
瀏覽|:39次
在洗沙廠污水處理中,投加黃藥(聚合氯化鋁)和白藥(聚丙烯酰胺)兩種絮凝劑與只加白藥相比,前者處理效果更佳,具體體現在沉淀速度、水質清澈度及處理成本優化等方面。以下為具體分析:
投加黃藥和白藥的效果
沉淀速度快:黃藥(聚合氯化鋁)有很強的絮凝和沉淀作用,適用于處理高渾度污水;白藥(聚丙烯酰胺)有著極強的凝聚和絮凝作用。兩者配合使用時,黃藥先進行初步混凝,白藥再進行助凝,能快速形成較大且致密的絮體,加速泥沙等懸浮物的沉降。例如在洗沙廢水處理實驗中,加入黃藥和白藥的污水沉淀速度與只加白藥的相差不大,但凈化出來的水更清澈。
水質更清澈:黃藥能中和懸浮顆粒表面的電荷,降低顆粒間的靜電斥力,促進顆粒的聚集;白藥則通過吸附架橋作用,使顆粒相互連接形成更大的絮體。二者協同作用,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泥沙、懸浮物等雜質,使處理后的水質更加清澈透明,可達到完全回收利用的標準。
優化處理成本:在處理高渾度污水時,若只使用白藥,可能需要增加用量才能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,這會增加處理成本。而先加入黃藥進行初步處理,再加入白藥進行助凝,可以在較低的用量下實現良好的絮凝效果,降低處理成本。
只加白藥的效果
處理效果有限:對于一些高渾度的洗沙廠污水,只加白藥可能無法快速有效地使所有懸浮物凝聚沉淀。白藥雖然有很強的凝聚和絮凝作用,但在處理綜合濃度較高的污水時,單獨使用可能無法達到ZUI佳的絮凝效果,導致沉淀后的水質不夠清澈,或者沉淀速度較慢。
用量可能較大:為了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,只加白藥時可能需要增加其用量。這不僅會增加藥劑成本,還可能因為過量使用而影響后續的處理工藝,如導致壓濾機脫水效果不佳等。
洗沙絮凝劑黃藥(聚合氯化鋁)與白藥(聚丙烯酰胺)協同作用分析
一、黃藥(聚合氯化鋁)與白藥(聚丙烯酰胺)協同作用的核心優勢
絮凝效率提升
聚合氯化鋁通過電中和作用破壞膠體穩定性,使微小顆粒凝聚成初級絮體;聚丙烯酰胺則通過分子鏈的吸附架橋作用,將初級絮體進一步連接成大而緊密的絮團。兩者協同作用可顯著縮短絮凝時間,提高沉降速度。
水質凈化效果優化
單獨使用聚丙烯酰胺時,對高濃度懸浮物的處理效果有限;而聚合氯化鋁的預處理可降低懸浮物濃度,為聚丙烯酰胺創造更優的絮凝條件。實驗表明,協同使用可使出水濁度降低至5NTU以下,滿足循環用水標準。
藥劑用量與成本優化
聚合氯化鋁的預處理可減少聚丙烯酰胺的用量,降低藥劑成本。例如,某洗沙廠通過協同使用,使聚丙烯酰胺用量減少30%,同時提高壓濾機處理效率,綜合成本降低15%。
二、黃藥與白藥協同作用的科學依據
絮凝機理互補性
聚合氯化鋁屬于無機高分子絮凝劑,通過水解產物吸附膠體顆粒;聚丙烯酰胺屬于有機高分子絮凝劑,通過分子鏈的橋聯作用促進絮體增長。兩者結合可實現“電中和+架橋”的雙重絮凝效果。
適用水質范圍擴展
單獨使用聚丙烯酰胺時,對pH值和懸浮物濃度的適應性較差;而聚合氯化鋁的預處理可調節水質條件,使聚丙烯酰胺在更寬的pH范圍內(6-9)發揮ZUI佳效果。
污泥脫水性能改善
協同使用可使污泥比阻降低至1×1011 m/kg以下,顯著提高壓濾機處理效率。例如,某洗沙廠通過協同使用,使泥餅含水率從85%降至65%,便于后續處置。
三、黃藥與白藥協同使用的注意事項
投加順序與比例優化
需先投加聚合氯化鋁進行快速混凝,再投加聚丙烯酰胺進行助凝。投加比例應根據水質條件通過實驗確定,一般聚合氯化鋁與聚丙烯酰胺的質量比為10:1至20:1。
混合與反應條件控制
混合階段需快速攪拌(200-300 rpm)以促進藥劑分散,反應階段需慢速攪拌(30-50 rpm)以避免絮體破碎。反應時間一般控制在10-30分鐘。
水質監測與動態調整
需定期監測進出水濁度、懸浮物濃度等指標,根據水質變化動態調整藥劑投加量。例如,雨季懸浮物濃度升高時,可適當增加聚合氯化鋁用量。